社區故事/人物專訪/國際編譯

【採訪】光泉傳遞愛、營養與知識,與「球學」創辦人何凱成一同關懷偏鄉學童
父親早逝、母親罹患思覺失調症,球學創辦人何凱成13歲由美國的姑姑收養,從一句英文都不會說、遭同儕歧視的「亞洲小孩」,到獲得哈佛大學全額獎學金的美式足球隊跑鋒。如今何凱成將自己彷彿死過又活的人生,化為給台灣下一代的禮物…

【採訪】直擊脆弱國家的日常-搶救在天災、戰亂中長大的孩子
「在阿富汗生活不容易,我們必須堅強且擁有盼望,才能迎接許多挑戰。」阿富汗世界展望會傳播主任娜吉絲.哈法瑞(Narges Ghafary)一語道出家鄉的日常。多年戰亂和逐年增加的天災,使阿富汗成為全球前10名脆弱的國家…

【編輯整理】 30 years of 30 Hour Famine 站在救援前線 回應最迫切的需要
25年前,盧安達爆發種族衝突,百日內有80萬人遭殺害;20年前,凌晨一場天搖地動,震碎台灣上萬戶家庭的生活;15年前,聖誕節隔天的海嘯,吞沒了村莊與百萬人的未來;10年前,父親節的狂風暴雨,讓許多人的家園一夕間變色…

【編輯整理】與最弱勢家庭同行,讓孩子擁抱想像未來的機會
一早,你睜開眼睛,眼前所見只有家徒四壁。你家沒有乾淨的水、夠吃飽的食物,你也沒有穩定的工作。這一天,你只有60元-甚至更少-可以過活…

【採訪】濁水溪上游的希望之芽
每週一、二、四下午,從濁水溪上游的松林部落出發最後一班南投客運,會載著與眾不同的「乘客」-20個便當,前往鄰近的曲冰部落萬豐國小,由司機交給家境貧困且家長較難穩定提供晚餐的學生…

【採訪】孩子的夢想中繼站
週六下午,小君走進埔里青少年發展中心,和大夥兒輕鬆聊著這一週的生活,等候街舞班開始。這位和同伴們談天說笑的國二女孩,曾經是個不敢與人說話的孩子…

【採訪】逆風飛翔的孩子們
在桌球桌前快手回擊的阿飛、在田徑場上奔馳的小紫,兩人矯健的身影背後,有著令人心疼的故事…

【採訪】百年來強度最大聖嬰現象 全球2800萬人沒食物吃
聖嬰現象不只讓台灣出現罕見的平地雪景,根據境內難民監測中心的報告,這波百年來強度最大、影響範圍最廣的聖嬰現象,衝擊全球近6,000萬人的農業、糧食保障與營養狀況,急需糧食援助…

【採訪】 讓家不遠-奇美部落採訪報導
早上6點,小品起床,她會先幫阿嬤餵雞,然後阿嬤會騎機車載她和大妹小穎去上學。在這間全校含附設幼稚園僅有27名學生的迷你小學,藍天、綠地、大樹,和每個人都能用到的盪鞦韆,成為小品和同學們最棒的遊樂場…

【採訪】遇見瓜地馬拉豔陽下的燦爛笑顏
在瓜地馬拉著名的觀光城市 – 安地瓜(Antigua)的中央廣場,各國旅人熙來攘往。一名衣衫襤褸的男孩怯生生地走近遊客,小聲說了幾句話,眼中露出愁苦神色乞討著…

【採訪】從廢墟中站起的重生
50歲的尤蘭妲(Yolande Achille)站在家門前,看著這間於海地震災後由世界展望會協助興建的臨時住屋,微笑地說:「住在這兒讓我感到很安心,明白我和孩子們是被保護的。」

【採訪】給蘭嶼孩子夢想發展的空間
一聽到我們等會兒要去蘭嶼,這群花樣年華的女孩們全都興奮地舉手,「老師,把我裝進行李裡帶去!」「還有位子吧?我和你們一起回去。」思鄉之情不言而喻…

【編輯整理】2012健康品牌-友善生活、促進健康
2011年,是臺灣食品安全備受考驗的一年,塑化劑事件不僅影響飲料、糕點、藥品,更促使消費者以更嚴格的標準審視各類產品品質,商品檢驗與國家級標章保證,成為購買選擇的重要參考指標…

【採訪】樹德科大 創意×科技的加值融合
當創意遇上科技,右腦與左腦激發多元思維,產業創新於焉產生。在樹德科技大學,設計學院和資訊學院透過跨領域學程整合,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進行科技加值…

【採訪】踏實負責 成就飯店優勢品牌—專訪福華大飯店名譽董事長廖修鐘
高大的身形,堅毅、內斂的氣質,是廖修鐘給人的第一印象,正如矗立於仁愛路上的福華大飯店,紅棕色系的磁磚外牆給人沉穩、踏實之感…